证券时报:解决房企债务问题宜再给一点时间 实现软着陆
房企遭遇的资金问题,已有扩散迹象,数家千亿元量级房企相继出现债务违约现象。解决债务问题宜缓不宜急,为了相关各方利益,要给房企多一点时间。
近两年楼市政策异常频繁,除了“三道红线”,银行对房企和个人住房类贷款都有比例上限,不少地方政府出台楼市管控政策,限售限购层层加码,还要限地价限楼价,二手房还有指导价,有些地方还监管楼市回款,降低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。一方面,部分消费者丧失购房资格,另一方面,在房价控制住的情况下,消费者倾向于再等等看,导致楼市销售下跌,开发商回款下滑。销售回款是房企最重要的资金回笼手段,拿到手里资金不多,有些已不在三道红线内的企业,可能因此再踏回去。
企业要快速回款,还可通过打折促销等方式,但房市实在过于特殊,促销也不容易,容易遭到地方政府和购房者阻挠,打击市场信心。为了活下去,有些房企在银行贷款之外,用起了票据融资等表外融资手段,但这些都是短期手段,反而增加了企业资金成本,增加偿还压力。
银行是房企最大债主,为了符合政策要求,要对房企限贷。此外,如果房企基本面恶化,银行即使不能提前追债,在企业还债之后,也会选择不再续贷,还会压缩给房企的授信,房企从银行拿钱会更加艰难。没有银行继续支持,房企很难正常经营下去,开始恶性循环。
除了银行可能迎来坏账,工地停工无法保障交楼,建筑商供应商还有购房者都可能遭受损失,另外,现在有些地方土地拍卖已急速转冷,企业没有信心继续拿地,地方财政也会受到影响。
单靠房企自身,已无法解决遇到的难题,前几年还有问题企业被并购,现在连同行并购也很难。并购资产一般都带着负债,现在房企为了自身安全,都倾向于减少而不是增加负债。关键时刻市场突然没了流动性。
最近几年有不少企业通过高负债高杠杆方式激进扩张,给市场留下隐患。一方面,破除隐患不能要求其他房企陪绑,也不能让上下游和银行特别是购房者伤筋动骨。房企债务看起来吓人,动辄千亿万亿级别。另一方面,这些负债对应的有土地和在建资产,依然是非常优良可以变现的资产,如果突然停下来,这些资产变成烂账,就要很多人为此买单,如果能顺利盖成房子,顺利出售变现,就有可能提升负债另一侧资产的价值,扛过难关。
文章来源:证券时报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推荐:
- OPPO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,助力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
- 教练 我也要上天猎 《零号任务》前哨探员独家心得公开——追击篇
- 江苏这些旅游景区室外区域恢复开放 附名单、开放时间
- 牛初乳钙片效果怎么样,家长选择应留意这4点
- 新西兰最大城市遭暴雨袭击 创数十年来最高降水纪录
- 生态品牌再结果!青岛云裳物联获2021年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
- 俄交通部: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后车祸死亡人数可减少8%
- 警方欲闯更衣室逮捕阿根廷4将 指控提供虚假证词
- “礼让行人”遇行人闯红灯 该不该让行
- 全红婵全运会单人10米台摘金!
- 富保罗曝湖人新赛季计划 詹皇打4号位浓眉打5号位
-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计划把华为留在“贸易黑名单”
- 李豪:没想过夺残奥会首金 脑子里只想"敢打敢拼"
- 男生挥霍30万学费 一双鞋子就8000元
- 颜骏凌对澳洲"高塔"针对防守 洛国富训练进不少球